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李运才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巡视员李云才曾在全国两会前夕向记者发来一张照片:当时,刚过元宵节那天,他从长沙驱车来到保靖县黄津村。 当地的积雪还未化,他冒着严寒在金茶展销中心与茶农聊起茶叶生产。
两会期间,他的《关于加大农村产业技术和人才支持力度的建议》新鲜出炉。 加上前期调研时的观察,更深刻地反映了这次茶乡之行的收获。
“我是按照时间去的,往年明前春茶这个时候当地已经开始采收了,今年却晚了半个月。” 李云才对茶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俨然茶农的“老朋友”。 ,熟悉地和大家聊了起来。
在与香格格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龙修交流时,李云才百感交集。
“可喜的是,他们合作社去年共有标准化基地面积2850亩,带动周边茶农487户,全村发展到6000多亩,一个农民春茶收入一般能达到3万到5万,而最大的大户也能有十多户。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的茶农想采摘夏茶和秋茶,来制作红茶、白茶、黑茶,但技术不稳定,质量不行产品跟不上,进不了市场,如果技术过关,实行标准化生产,茶农的收入还是可以增加很多的。” 李云才说道。
调研中,保靖县林荫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施凯也承认了同样的困境:“我们去年接了8000斤的订单,要求6天内提供产品,但因为我们只有3大厨们,我们不能按时送货。要是有本地人才就更好了。” 四十八弯合作社董事长龙志光也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我们要实现产、学、技结合,培养本土人才。”
“我走访调研了保靖县卢东山镇茶岭村、黄津村、葫芦镇大研村的茶农、专业合作社和地方龙头企业,他们普遍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技术和人才短缺。”李运才说,正因如此,他提出的精准对标茶农和产业发展痛点的建议应运而生。
“这既是茶产业发展的喜怒哀乐,也是乡村产业繁荣的‘方案’和‘道路’。” 李运才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完善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这提示我们如何进一步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购销服务、线上线下服务。”
为此,李云才建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开发要与基地项目开发、技术研发、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相衔接,改造科研“两张皮”。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的研究与应用。 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支持和政策支持。
“要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实行引进人才、使用‘飞地人才’、培养人才、培育本地人才相结合,多模式、多方式解决技术和人才紧缺问题。允许和支持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项目制、承包制、专业制、灵活安排制、双向选拔制,让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实效和满意为准农民群众的。” 李云才说道。
同时,他建议出台鼓励政策,对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和人才进行政策引导,明确支持方式和管理边界。
“针对农业周期长的特点,允许和鼓励涉农人才深入一线,实施季节性、阶段性、时效性、专项指导,自行申请或组织安排,纳入将指导阶段及其实际效果纳入单位干部管理,记入干部管理档案,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同时,着力解决一线技术研发指导阶段的实际困难。农村,把科技成果真实地写在地球上,写在村民们满足、幸福的笑脸上。” 李云才说道。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3月18日第11版)
记者:许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