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有机“蔬”写新篇
——张掖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综述
河西走廊的腹地,张掖这座由祁连山融雪滋养的城市,不仅拥有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具备了优越的农业发展基础。张掖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在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播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逐步开辟出一条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新路径。张掖的有机蔬菜、有机粮油、有机水果以及有机中药材等农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正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于市场中初露锋芒,绘就了农业发展的全新画卷。
近年来,张掖市致力于构筑全国闻名、西北领先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坚守特色鲜明、创新驱动、数字助力、提升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机,着力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强效益。凭借丰富的农耕文化积淀、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农业交流的悠久历史以及显著的通道枢纽作用,全面整合设施、机械、智能、数字等现代技术。深入挖掘寒旱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潜力,持续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六个领域,力求开辟一条兼具现代引领性、丝路时空定位和寒旱本质特征的新时代农业发展道路,成为全省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锋基地的领头羊和示范者。
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张掖市的自然资源特点,对黑河沿岸的优质农业、山区的冷凉特色农业以及戈壁荒漠的设施农业进行布局优化,打造了现代种业、高品质蔬菜、设施农业、肉牛奶牛养殖、专用马铃薯种植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六大功能区域。同时,培育了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以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至此,初步构建起了涵盖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亩绿色蔬菜、100万头肉牛奶牛、100万亩优质饲草、800万只羊以及100万亩特色种植业的“六个百万”产业规模。经过连续数年的持续奋斗,全市现代农业的三大领域持续优化升级,六个产业功能区的优势日益明显,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肉类和奶制品供应基地,其地位持续得到巩固和提升。张掖产出的玉米种子颗粒圆润,颜色鲜艳,其发芽率、纯度、净度分别达到了95%、98%、99.5%,这些指标均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的2个、1个、0.5个百分点,更是远超全球质量标准。
突出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发展
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与高效转变,确保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225.3万亩,广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于455.5万亩土地,技术普及率超过90%。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增强水资源在农业领域的使用效率,全市采用垄膜沟灌技术的灌溉面积累计达230.6万亩,而以滴灌为核心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面积则增至197.2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率及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实现了84.49%和80.52%的成效。同时,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得到加强,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得到广泛推广,农机总动力提升至312万千瓦。此外,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6%,在全省排名中位居第三。推动智慧农业进程,我市已安装北斗导航控制系统1461套,作业面积扩展至220万亩,同时,智能化管理与无人操作等前沿技术在22万亩的示范区域得到应用。
突出主体培育,促进提档升级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效,成功设立168个市级试点村,注册并成立了137家集体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达3765万元。针对核心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即耕作、播种、防治、收获、储存、运输和加工,我们推广了全面托管、自主经营和半托管等不同模式。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了1169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上注册了376家服务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积已扩展至592万亩次,覆盖率达到65%,这一成绩在全省范围内排名第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不断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五有”标准的合作社数量已达4705个,占总数的65.4%。同时,我们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了山丹芦笋庄园、临泽葡萄产业示范园等众多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秉持全产业链的拓展、全价值链的优化、全政策链的支撑理念,我们致力于全面提升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质量和效益。着力培育种子、蔬菜、肉牛加工等11个具有特色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3家。其中,前进牧业、祁连牧歌、发年蔬菜三家企业在省农业农村厅的认定下,成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全市共有90家规模以上的农业企业,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07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48家,而超过亿元的企业则有29家。在此基础上,全市已初步构建起以中种国际和隆平高科为引领的种子加工产业,以万德福食品和金康脱水蔬菜公司为龙头的青藏高原夏菜生产加工产业,以前进牧业和华瑞农业为龙头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产业,以及以祁连牧歌和盛丰肉食品公司为龙头的牛羊肉加工产业等,共计7个产业集群。2024年,张掖市的现代种业和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荣获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称号,同时,甘州区的饲料加工产业集聚区以及玉米制种产业集聚区亦被评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甘味”特色,做响农业品牌
集中力量打造高品质的本地特产,以“甘味”品牌为基石,致力于打造“金张掖”农产品优质品牌“1+4+N”体系。出台相关文件,设立“金张掖”农产品优质品牌运营机构,创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活动,全面推动绿色、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建设。全市共打造了6个“甘味”区域公用品牌,这一比例达到了全省的10%,同时企业拥有的商标品牌也有64个,同样占据了全省的10%。在有效期内,“三品一标”的总数达到了252个,这个数量在全省中处于领先地位。张掖玉米种子的品牌价值首次进行了评估,其价值高达192.38亿元,成为甘肃省农产品品牌价值之最。张掖肉牛品牌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目录,并且名列十大“甘味”区域公用品牌之中。临泽的特产小枣、张掖的肉质鲜美的肉牛、张掖的甜美葡萄、高台出产的风味独特的辣椒干、肃南地区的高山细毛羊、肃南的马鹿鹿茸以及肃南的牦牛等共计13种农产品,均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的认证。其中,张掖的肉牛、张掖的海鲜菇、临泽的小枣以及民乐的紫皮大蒜,都被纳入了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名录之中。甘州区与临泽县荣登2024年“中国西兰花产业地图”榜单,甘州区亦被纳入2024年“中国花椰菜产业地图”之列,民乐县则跻身2024年“中国洋葱产业地图”。2024年,甘州娃娃菜荣获了我省首个农产品碳标签,被选定为今年“两会”的保障供应产品。其中,500公斤的娃娃菜和1吨的马铃薯均顺利通过了验收,标志着金张掖的优质农产品得以登上国家盛宴的餐桌。深化与深圳海吉星、广州江南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协作关系,共设立了56个蔬菜直销窗口,全市超过50家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自营进出口业务及出口供货业务,从而成为全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鲜活农产品数量最多的市州。
在全球农业加速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有机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正推动着一场涉及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振兴的深远变革。有机蔬菜,作为有机农产品中的关键部分,以其绿色环保特性、无农药残留以及丰富的营养,正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强烈需求。因此,这类蔬菜的市场需求正迅速增长,其价格更是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张掖市依托于西北地区的寒旱特色资源优势,全力响应国家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的战略安排,把发展有机农业定位为现代农业转型提升的关键路径。该市通过实施政策扶持、树立示范标杆、打造知名品牌以及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等措施,促使有机农业实现了迅猛的进步,并逐步形成了以有机蔬菜、中草药、牧草等为核心的多元化有机产业格局,为全国寒旱地带有机农业的发展贡献了“张掖模式”。至2024年,全市范围内已成功打造了覆盖90.1万亩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包括:81.08万亩的有机牧草基地,0.28万亩的有机中药材基地,0.64万亩的有机蔬菜基地,0.31万亩的有机林果基地,以及7.79万亩的有机粮油基地。(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上一篇:荔枝受青睐却存病虫害问题,有机农业成水果生产必然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