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冬日暖阳下,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城北街道邵火庙行政村鱼洞渔牧养鱼场鱼塘边,工人们准时投放鱼饵。
这个占地约130亩的养鱼场,从南到北排列着98个波光粼粼的漏斗状鱼塘。 50岁的“鱼老板”朱津津是周口渔东渔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产品覆盖河南省清江鱼市场及周边省市,日常销售即使在疫情期间,熟客量也达到了10000斤。
“这种鱼从苗长到1斤左右需要一年的时间,然后长得很快,一年可以长到6斤左右。” 朱津津说,该渔场采用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池塘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采用漏斗型循环设计、精准投喂、智能控氧、湿地生态循环系统、菌藻调控、温控养殖“六大技术”。 水池铺设防渗布,并与泥土隔绝。 这样养出来的鱼没有泥土味,是生态有机食品。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销售渠道,鱼东渔牧公司目前拥有标准化“168”鱼塘98个,大型矩形水循环过滤蓄水池2个。 朱津津说:“今年一季度,我们投放鱼苗98万尾,预计养殖后可供应鲜鱼200万余斤,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 “
“流沙河两岸荒废多年,2020年,在区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计划打造流沙河工业经济带。” 烧火庙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孙琳琳介绍,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先后引进豫东渔牧、河南蹦蹦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昊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家企业,培育形成“一鱼一牛一菇”三大特色产业,成为村集体强大的拉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新兴产业。
特色产业的发展,给少火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烧火庙村的集体年收入很少。 今年,全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30万元,比去年翻一番。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里修路、安装路灯、设立公益岗、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顺利开展,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 孙琳琳说道。
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先后建设了小望营草莓采摘园、官坡玫瑰温室、望农江红生态果蔬种植园。 通过采摘体验、生态旅游等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王孙屋行政村的江洪生态果蔬种植园,流转土地400余亩,建设日光温室57个,种植西红柿、圣女果、果黄瓜、草莓、西瓜、无花果、果椒、圆紫茄子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周口江宏生态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江介绍,园区年产果蔬超过100万斤,毛利超过400万元,从业人员200多人,其中监测户和低收入户共16人。
川汇区委书记刘德军表示,近年来,该区立足郊区优势,积极联合科技人才和社会资本,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品。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园区的发展,让农业有前途,让农民有前途。 (经济日报记者 杨子培 夏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