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有机肥的施用效果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可。 为了节省化肥成本,很多人选择自己制作有机肥。 现在自制的有机肥都是经过发酵、腐熟的。 一般会添加微生物肥料,使发酵更加高效。 到底,微生物菌剂是如何将原料变成优质有机肥的呢?
有机肥发酵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我们使用粉末发酵剂进行堆肥发酵,这是好氧发酵。 有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 好氧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将部分有机物分解、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获得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同时将部分有机物转化为合成物。 新的细胞材料使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产生更多生物体的过程。 发酵的结果是将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腐殖质。
有氧发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微生物类群。
发热阶段(中温阶段、升温阶段)
在发酵初期(一般1~3天),堆肥堆中的中温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易降解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迅速繁殖,并释放热能,引起堆肥堆的温度升高。继续上涨。 此阶段温度在45℃范围内,微生物以嗜温好氧为主。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放线菌和真菌在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方面具有特殊功能。
高温阶段
当堆肥堆温度升至45℃以上时,进入高温阶段。 通常从堆放发酵开始,只需2~3天,堆肥堆温即可迅速升至55℃,1周内堆温可达最高值(最高温度可达70℃)。 嗜温微生物受到抑制,嗜热微生物逐渐取而代之。 除了前阶段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分解转化外,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也开始强烈分解。 嗜热真菌和放线菌主要在50℃左右活跃; 当温度升至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只有嗜热放线菌和细菌活跃; 当温度升至70℃以上时,大多数嗜热微生物不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一般最好将温度控制在65摄氏度左右。 可通过翻堆控制温度,有利于氮素的保留和磷、钾养分的转化。
高温对于发酵的快速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在此阶段,发酵开始形成腐殖质,并开始出现能溶于弱碱的黑色物质。 C/N比显着降低,堆肥堆高也相应降低。 高温可有效杀灭有机废物中的病原体。 根据我国高温发酵卫生标准,要求最高发酵温度在50-55℃以上,持续5-7天。
分解阶段
高温阶段结束时,只剩下一些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 此时,微生物活性减弱,产热减少,温度下降。 此时,中温微生物再次占优势,进一步分解残留的难以分解的有机物。 腐殖质继续增加并趋于稳定。 此时发酵进入分解阶段。
冷却后,需氧量大大减少,堆肥堆内空隙扩大,氧气扩散能力增强。 这时只需自然通风即可。 强制通风发酵中常见的后熟处理是将通风堆翻转一次,然后停止通风,让其成熟。 它还可以起到保存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