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老李头弯着腰在梨树下整理落叶。
他坚持了这个习惯已有五年之久,从未有过间断。树下堆积的枯叶,经过自然发酵,能转化为优质的肥料,这是他祖父传授的秘诀。然而,时至今日,鲜有人再这样做,村民们甚至嘲笑他过于愚笨。
张大爷挑着两桶水经过,看到老李头正在捡树叶,便好奇地问道:“老李头,你这是在做什么?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既方便又高效。你这样做,岂不是太辛苦了吗?”
老李头直起酸痛的腰,抹了把汗,笑笑没吭声。
李树根,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头,他拥有一片八亩大的果园。以往,他种植的是玉米,但随着儿子在城里购置了房产,老李头和妻子东拼西凑筹集了十几万元作为首付,他们心想,反正家中只有他们两位老人,不如将土地改种成果树,精心照料,将来还能为城里的孙子寄送一些新鲜的水果。
那年他六十岁,刚好退了休,正好有的是时间折腾。
新栽种的果树在前两年并未能产出多少果实,产量不高,而且外观也不佳,根本无法销售。媳妇王翠芬在果园周围徘徊,面露忧色地说:“看隔壁刘老三家种的桃子,又大又红,真漂亮,而我们家的桃子却显得如此难看。”
刘老三对农药和增甜素的使用可谓是到了极致。那些果实外观诱人,口感同样甜美,然而,那却是化学添加剂带来的甜味。”老李头连连摇头,“我绝不会从事此类行为。”
你为何如此消极?大家都在努力,我们怎能例外,这样做不正是为了能赚更多吗?王翠芬气得脸色发红,用手指戳着老李头的胸膛,愤愤地说:“你倒真是会装作高洁,儿子即将成婚,彩礼钱我们还没筹集齐全,而你却跑到这种植有机果树的荒地来!你所谓的有机,又能展示给谁看呢?”
那天夜晚,老李头在果园里的小屋中安睡,他心中清楚妻子所言非虚,然而他却不愿将那些杂乱无章的化学药剂喷洒在果树上。往昔,爷爷曾带着他前往后山采摘野果,那些果实虽小却甘甜诱人,香气扑鼻。相较之下,如今市场上那些体积庞大、外观诱人的水果,即使相隔甚远,也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
他不想那样。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那年冬天。
有一位年轻人来到县城,他自称在城里从事“有机农产品创业”,希望能与当地农户展开合作。他蓄着浓密的大胡子,打扮得像一名学生,总是紧握着手机,尽管拍照的姿态看似业余,但他蹲下身来仔细观察土壤,随手抓起一把土壤嗅了嗅,并且提出了不少问题。
“李伯,你这果园多久没打农药了?”
“从来没打过。”
“施化肥呢?”
“不施。地里杂草都是用镰刀割,落叶堆肥,就这么点事。”
那位留着大胡子的年轻人眼中闪现出兴奋的光芒:“真是太棒了!这地方简直就是一块纯净的绿色宝地!只要我们严格遵循认证流程,成功的机会非常大!”
老李头听得一头雾水,他媳妇王翠芬在一旁抱怨道:“这什么有机不有机的,果子又小又难看,谁会去买呢?”
阿姨,您别这样讲。那位留着大胡子的小伙子微笑着说,现如今城里人最看重这一点。那些无污染、纯自然的果实,其售价往往能高出普通水果三到五倍。
“胡说!”王翠芬一脸不信,“谁会花三倍价格买这种丑果子?”
马洪亮,那位留着大胡子的小伙子,在县城与几位大学校友共同创办了“山野有机”农产品公司。他对老李头说道,时下的年轻人愈发关注健康,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无污染的食品。而老李头的果园恰好符合这一标准,完全有资格申请有机认证。
老李头心中存疑,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毕竟按照他目前种植的方式,所产果子的售价并不理想,年收入也颇为微薄。
认证流程颇为繁杂,需将土壤样本送至检测机构,对果树的管理还需详细记录。老李头因记忆力不佳,马洪亮便指导他利用手机拍照来保存记录。面对这些繁琐事务,王翠芬愈发不满,她抱怨道:“整天忙于这些无用之事,真是让人无法忍受,连儿子的电话都不接了!”
的确,近期儿子频繁来电。一方面,城里的住房首付尚未全部付清;另一方面,他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彩礼的筹备也是一大笔开销。每通电话,谈论的都是钱的问题。老李头虽然能够体谅儿子的困境,然而果园的改造工程才刚刚完成,目前确实无力再提供资金支持。
某日夜晚,王翠芬情绪激动地拍打着桌子,目光犀利地追问:“你那所谓的认证一年究竟能带来多少收益?至于儿子的大婚,你打算出资多少?”
老李头长叹一声,说道:“今年的认证工作才刚刚启动,还不知道能带来多少收益。至于儿子的婚事,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自然会尽力支持,如果真的有困难,那……”
你这做父亲的,竟然连彩礼都不愿意出,还敢在这里脸皮厚厚的?王翠芬气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你整天就知道在那儿种你那几棵所谓的果树!刘老三的儿子结婚,别人都出了二十万的彩礼,办得多么体面!而你呢,却只顾着自己那点所谓的有机,你儿子的婚事你到底有没有放在心上?"
老李并未开口,只是默默低头吸着烟。他的经济状况确实紧张,果园的改造工程投入颇多,近年来全靠他和老伴儿日常的储蓄以及退休金来维持生计。
次日清晨,老李头前往果园劳作,却惊讶地发现,先前送检的土壤样本遭到了破坏,周围还散布着几只化肥包装袋。
他一下子明白了,是媳妇趁夜里偷偷来施肥了。
“翠芬,你……”晚上回家,老李头欲言又止。
“怎么了?”王翠芬装傻。
“你去果园了是吧?”
王翠芬脖子梗得高高的,语气坚定地说:“去了又怎样?那块地是咱家的!我不过是去给庄稼施肥,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你说的那个什么认证,申请不申请都无所谓,我根本就不相信那玩意儿能带来收益!”
老李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咱们分园吧。”
王翠芬一愣:“什么意思?”
这片土地共八亩,你我各负责一半,你的四亩地爱种什么就种什么,至于我的四亩,我将亲自打理。
老李夫妇的果园被划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王翠芬管理的半边,她依照村里的普遍做法,大量施用肥料和农药,使得果实个头变大,外观也相当诱人。而在老李头负责的这一半,他仍旧坚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尽管果实个头较小,但香气却格外浓郁。
这么一来,村里人笑得更欢了。
“老李家真是活久见,种地还能’AA制’,哈哈!”
据传是因为筹备儿子婚事所需的彩礼,婆媳之间发生了争执,老妇人坚持要努力赚钱以备婚事之需。
“老李头就是犟,跟不上时代了,种果树还用老祖宗那套。”
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然而老李头却毫不在意,仍旧日复一日地弯腰拾起地上的落叶,清除杂草,修剪树枝。他有时会站在田头,目光投向妻子那边茁壮成长的果树,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首年的丰收时节,王翠芬种植的四亩果园,其果实销售收入高达两万元以上。与此同时,老李头成功获得了有机认证,马洪亮携带着几位客户前来考察,仅购买了数百斤的样品,便支付给了老李头五千元的款项。
数据差异相当显著。王翠芬显得格外得意:“瞧见了吗?我这边收入超过了两万,而你那边却只有几千。你所谓的有机产品,纯粹是骗局!”
老李头摇摇头没说话,继续他的方式。
第二年,马洪亮成功吸引了更多客户,使得老李头的有机果园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收入攀升至一万五,尽管如此,却依然无法与王翠芬那边的三万多相比。
第三年,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县城的报纸发布了一则新闻,提到一家超市售卖的水果检测出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导致不少消费者出现了集体腹泻症状。不幸的是,这些水果正是源自他们所在的村庄。
老李头紧握着报纸,他的手微微颤抖。尽管报道并未明确指出是哪家果园的水果,但老李头心中清楚,村里使用农药最为频繁的正是刘老三和王翠芬的果园。
三天过后,工商部门的官员抵达了村庄,逐户进行了审查。当来到老李头家时,他们查验了相关证明文件,略一点头便离开了;而到了王翠芬家,则是取样后便将其带走。
很快便有了结果,王翠芬的果园里种植的水果检测出农药残留量超过了标准,因此她被处以五千元的罚款,并且必须进行整改措施。
那晚,王翠芬独坐在院中沉思,老李头想要宽慰她,却不知从何说起。
“早知道……”王翠芬喃喃自语,“早知道我就听你的了。”
老李头轻轻摇头,感慨道:“并非是听信了别人的说法,而是我们大家过于追求速成。对待这片土地,我们不可肆意践踏,否则它终将对我们进行报复。”
村中居民的欢声笑语逐渐减弱,特别是不再那么响亮,尤其当大家目睹了第四个年头,李老头种植的有机水果收入已超过六万元,并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马洪亮的企业迅速崛起,专注于销售健康有机农产品,并在城市中开设了多家店铺。老李头的果园作为其重要的供货来源之一,尽管每斤水果的价格是普通水果的三倍以上,但销售情况依然十分旺盛。
村里人更加感到惊奇的是,王翠芬竟然主动将自家的四亩土地转变成了有机耕种,并开始向老李头学习他的种植技巧。尽管依照规定,转换后的土地需要经过三年的转换期才能申请获得认证,但至少她已经勇敢地迈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老李,你这几年到底赚了多少?”村里人好奇地问。
老李头笑笑:“也没多少,就是够用了。”
他内心明白,供应马洪亮之外,城内众多高档餐厅亦纷纷预订他的水果,年净收入已超过十万元。儿子的婚嫁彩礼早已支付完毕,且在县城幼儿园附近购置了一套学区房。
翠芬啊,你看咱们这个果园,选的这条路子挺对头的。那天晚上,老李头把烟头捻灭,对妻子如此说道。
王翠芬微微颔首,面露歉意:“那段时间我过于心急,对你出言不逊,诸多责骂,还请你不要放在心上。”
有何怨言,毕竟都是为了家庭着想。”老李头微微一笑,“咱们年纪大了,承受不起太多的劳累了,然而土地却不能被浪费。那个果园,将来是要传给孙子的。”
王翠芬猛然忆起往事,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初次发生争执时你所说的那些话?”
老李头一愣:“啥话?”
“你说,这地上的东西,本来应该是有灵性的。”
老李头笑了,他确实说过,只是没想到媳妇还记得。
到了第五个年头,村里人对老李头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再嘲笑他。相反,许多人开始向他咨询有关有机农业的种植技巧。刘老三更是特地前来,表达了自己想要将自家的果园转变为有机农场的愿望。
如今,来到这里的不仅有马洪亮的客户,还有电视台的记者,他们专程来采访这位坚持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的老人。
记者提问道:“李大爷,在您最初坚持采用有机耕作方法的时候,面对众多的质疑声,您内心是如何考虑的?”
老李老头摸了摸自己那花白的头发,面带几分羞涩地说:“并无什么特殊念头,只是觉得无愧于这片土地。”
他未曾提及的是,起初他亦曾有过动摇。尤其是当他目睹王翠芬那边的果实硕大且色泽诱人,收入亦高于自己时,心中难免泛起一丝羡慕。然而,他随即想起了爷爷的教诲——土地如同人,你若善待它,它自会以好报之。
如今,老李头的果园在县里享有盛誉,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每当收获季节来临,果园里的果实便被抢购一空,预订者络绎不绝。
谁能料到,五年前那被妻子斥责为疯狂的抉择,现如今竟变成了他们家最宝贵的资产?
前几日,儿子携孙子一同归来,那孩子于果园中嬉戏奔跑,摘得果实便迫不及待地放入口中。儿子顿时紧张地询问:“父亲,这些果实清洗过吗?”
老李头哈哈大笑:“这果园里的东西,直接吃都没事!”
王翠芬在一旁补充:“你爸的果园,干净得很!”
的确,非常整洁。那片土地,承载着老李头的不懈追求和自豪。他屈身而下,拾起一把土,嗅了嗅,泥土的香气令他眼角微眯。
这是他心爱的宝贝,无需依赖化肥和农药,仅需时间的磨砺与耐心的陪伴。正如他常言——优质之物,无需急于求成。
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
“老李家那个果园真是厉害,听说一年能挣十几万呢!”
可不是,如今老李头真是威风凛凛,每日驾驶着三轮车将果实送往县城,那供不应求的景象真是让人羡慕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当初都笑话他,现在人家笑到最后了。”
老人们不禁感慨,竟无人留意到老李头正手提两袋水果从旁路过。当他们的话语传入耳中,老李头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眼角的皱纹随之舒展,宛如盛开在果园中的花朵,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这些年来,他始终以行动默默展现,证明了一个道理:持之以恒地做认为正确的事,终将迎来成功的曙光。
就像他的果树一样。
上一篇:70年·中国策(第三期):农村体制改革助力农民端上金饭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