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胡跃高,山西清徐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农耕制度研究会副会长、食品工业学会粮食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科技部国界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主任岗位专家、中国国际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此前我对运城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有所了解,但这次没有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在这次考察中,我也看到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根据这个调查,我认为乡村振兴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必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每个人每顿饭都吃上安全的食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民族,农业民族发祥地就是运城,但农业要保证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不用担心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重金属超标、除草剂残留等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第二,要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中美贸易谈判的议题之一就是农业谈判,我们每年进口大约1.3亿吨粮食,相当于每六顿饭就有一顿是进口的。
我们看到运城等地一半以上的土地和水资源都用于水果生产,山西自己粮食不够吃,小麦都要从外地进口,玉米就更不用说了,水产品、畜产品也是一样,都是这样。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国家的事情,跟我没关系,我可以赚钱买。但是对于整个省来说,这样的问题都是大事。这是国家的问题,也是我们地方的问题。
两千年前,汉朝建立后,关中地区就大力推广小麦种植,运城应该是最早推广小麦的地区,但几千年后,这里却不再种植小麦了。我们必须站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莱州移动面粉机走红农村
三要解决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的人工成本比较高,在郊区雇一个工人一天要七八十块钱,如果去郊区或者农村,一天要一百多元,越远越贵,因为劳动力都集中在城里了,现在城里便宜了,但是去农村雇一个工人却越来越贵,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而且出去打工的青年基本上没有回来,他们的子女也大多没有回来,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情况。
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过去封建王朝更迭,打三五年仗,兵器就收进仓库,马匹就放归山里,大家就回到自己的家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座水。今天不一样了,人们十几岁、三四十岁离开村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村子里就剩下六七十岁的老人,再过十年二十年谁来种地?如果什么都由机器来干,丘陵山地会变成什么样?一方面我们要提供知识,另一方面把知识注入机器人,在经济上合理吗?
如果这样,我们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三四千种农作物、品种就会消失,乡村文化传统就会消失,乡村社会就会不安全,人们到了城市,买不起房子,也安不下来,夹在城乡中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第四,要解决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受到关注,但改善需要一个过程,仍需进一步解决。
5.我们必须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
中国的农业算是全世界最好的了,就算全世界最好的农业还这样,还有一百多个国家不如中国,等着救命,现在的情况值得深刻反思,自己都病了,我怎么去救别人?
中华民族的乡村振兴,不解决这五个问题,就不算是真正的乡村振兴。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更坦然,更清醒地认识中国,制定相应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未来。
这些任务是不是农业科技的任务?不完全是。这些任务是不是农民的任务?不完全是。这些首先应该是政府的任务,政府是领导国家的。政府应该带头解决这个问题。
我注意到运城在上述方面取得了进步,比如玫瑰园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我说,你们应该申请有机产品。
首先有机可以解决质量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中国有机产品的标准也是可行的。
其次有人担心产能会降低,其实不然,有机理念传入中国已经30年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产量,目前产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的蔬菜生产、水果生产、粮食生产都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产量基本不减产,只是成本稍微高一点,可以逐步解决。
第三,有机农业能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机产品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200%、300%、500%,有的甚至高出10倍。研究表明,仍有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我们的发展机制是,先让那些有钱人买有机产品,把他们的经济利益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先养活一些农村有机农业先锋,然后等这些从业者建立起生产体系,然后在发展互动的过程中,逐步降低价格,实现大众消费。
目前农产品国际定价机制不合理,改变需要时间,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接受、慢、太极来做这件事情,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农村的问题,解决进城的问题,解决打工回不来的人的就业问题。
第四,有机产品采用生态、循环机制,生态环境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第五,如果有机农业能在一个国家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就有可能解决全球农业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推断有机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有机农业之路是生态文明之路,是时代的光明之路。(城市主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