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近年来,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以及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等成为舆论批判的对象和罪魁祸首。不少市民对此心生惧意,有的人组团、众筹,到偏远山村收购蔬果、杀猪牛羊。由于出行不便,甚至有人把半头猪放在冰箱里冻上一年之久,再慢慢使用。
如今,这些现象已司空见惯,农业标准化、现代化在人们眼中已失去吸引力,自然农法、古法养殖、有机种植等方式日益回归大众视野,似乎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有机农业真有那么神奇吗?它的作用是否被夸大了呢?
纵观世界,有机农业已在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我国有机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首先在我国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与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学研究。可以说,我国有机农业的起步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晚。在我国,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守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协调种植与养殖之间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那么,国外有机农业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外国的月亮没有中国的圆
在很多发达国家,有机农业也受到政府管理部门或第三方监督机构的严格监管或监控,目前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对有机农产品的监管,基本都是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制定的框架标准为依据。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德国。该组织积极团结成员国,致力于发展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有机农业体系,在保证全球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消耗。2005年,该联合会制定了《有机农业原则》,被各国公认为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国际准则。尽管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情况却并不那么乐观。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了科罗拉多州一家大型有机奶牛场违反规定一事。报道说,该农场饲养了5000多头奶牛,这些奶牛几乎只以谷物为食,它们的户外活动也仅限于农场内。美国国家有机项目对有机畜牧业的要求是:“有机畜牧生产者必须建立和维持符合动物健康和自然行为的牲畜生活条件。首先,必须确保牲畜能够接触户外、树荫、活动区域、新鲜空气和直射阳光,以及适合该物种的气候和环境;其次,必须确保牲畜能够进入适合反刍活动的牧场。”然而科罗拉多州属干旱地区,很难有足够的土地和草资源满足放牧奶牛的要求。
英国全国性综合日报《卫报》也曾曝光过一些有机食品的不光彩之处。例如,2009年,英国贸易标准局进行了严密的调查,发现一家名为“”的公司从杂货店购买非有机食品,然后重新加工包装,最后在全国范围内以有机食品的名义销售。在受到相关部门的制裁之前,这一行为已经持续了5年之久。
此外,有报道称,德国下萨克森州约有150家养鸡场涉嫌未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将普通散养或笼养鸡产下的鸡蛋当做有机鸡蛋出售。所以,没必要太过迷信国外的有机农业有多好,它们同样存在漏洞,只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有机农业标准发展养殖,取得的效果不会比发达国家差。
国内有机农业“恶性循环”频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口袋里有了更多的钱的中国人民开始青睐健康、有机的农产品,有机农业也稳步发展。然而,一切看似美好,但事实上,很多有机农产品开始陷入信任危机,涉及到生产、认证、销售等各个环节。
1. 生产过程:谁来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对我国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标志、销售和管理制度做出了统一规定,要求有机农产品必须来源于严格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在我国大部分有机农业发达地区,农民都认为有机农产品是一块“金字招牌”,并因此发了大财,所以大家都知道这块招牌的重要性,不会随便毁掉它。我国大部分有机种植基地,使用的肥料都是腐熟有机肥,防病治虫采用诱蚜黄板、太阳能频振杀虫灯等生物方法。为了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有条件的基地都成立了巡护队。
从生产成本上看,有机农产品比一般农产品高出不少。以城镇居民消费最多的有机大白菜为例,种植一亩有机大白菜的成本,包括种子、有机肥、病虫害防治设施设备、人工、认证管理费等,大约需要6000元左右(这个成本因地区而异)。每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那么每公斤有机大白菜的生产成本大约在10元左右,比种植普通大白菜高出好几倍,售价自然也要贵上好几倍。
由于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卖相好,且外观与普通农产品相似,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打歪主意,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有农民私下坦白:“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外观,我偷偷使用化肥、农药。”也有农民感到无奈:“虽然国家制定了有机标准,但执法部门监督不多,大家不管做得好不好,都一视同仁,基本凭良心做事。”
调查发现,我国有机农产品监管确实存在交叉重叠和空白。农业部门负责生产,认监委负责认证,工商部门负责流通,卫生部门负责餐桌。看似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却没有一个部门说了算。“多头管理、推诿扯皮”并不能让有机农业走向成功。全流程监管需要管理创新,责任细化,做到优胜劣汰。这既是对生产者的激励,也是对消费者的责任。
2. 认证流程——一片混乱?
国内比较著名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等20多家,这些认证机构认证程序严谨,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含金量较高。
然而,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一条未经官方认可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产业链逐渐暗中形成。一些非法中介或机构甚至宣称,只要两三万元,就能帮你拿到有机认证。也就是说,只要你交了钱,这些非法中介或机构就会派专人来负责申请、审核、实地考察等认证服务,让用人单位不用担心。正因如此,很多企业领导经常会接到这些中介或机构的电话,很是恼火。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有机认证可以随便买卖,整个市场就会一片混乱。
此外,一些包装企业也看到了有机农产品这块大饼,便不加标识地给客户印制有机认证标签等标签,或者直接印制有机标签出售,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之徒抵挡不住暴利的诱惑,将收购的普通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包装,然后直接贴上假的有机标签,利润瞬间翻倍,却不知道给诚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多大的危害。
社会各界呼吁,对我国有机食品认证资质进行更加规范和严格的审查,特别是对一些承接认证业务、扰乱有机食品认证管理体系的中介公司,应严厉打击、严厉处罚。
3 销售链接—真李逵还是假李逵?
相关机构曾做过市场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概念不清,容易将有机农产品与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相混淆,认知更多体现在“贵、好、营养、无污染”等特点上,因此很难正确辨别有机农产品的真伪。
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很多超市管理人员并不完全了解有机农产品到底是什么。比如,有的农产品上打着“有机”的字样,却没有任何认证标识。超市方面解释称,这只是一种习惯叫法,就像农贸市场除了白羽肉鸡、散养鸡外,还叫黄鸡、麻鸡等一样。除了随意贴上“有机”二字,有的农产品包装上只印有“有机产品认证标识”,却不见认证机构的标识。但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取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名称。
另一个常见现象是,一些“有机农产品”认证已经过期或被撤销。专家提醒消费者,如果不确定有机农产品是否正品,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查询是否正品。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现象毕竟只占少数,笔者在此列举并非是为了过分谴责我国的有机农业,而是为了揭露违法行为,让那些真正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而努力的人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让有机农业在中国有更坚实的基础,更加“有机”。
如何打破有机农业的“恶性循环”
虽然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洗礼,已经涌现出不少先行者和变革者,为我国有机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在江西省西北边陲,有一个山区县——万载县,如今已成功打造成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享有“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美誉。万载从1999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经过17年的经营,有机农业基础比较扎实,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全国有机食品认证创建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荣誉,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目前,万载已有大米、芦笋、生姜、草莓、香葱、百合、蜂蜜、山茶油等几十个品种通过BCS等权威有机认证,建成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相关下游企业100余家,十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打入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500多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
每逢节假日,万载县三星镇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总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有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让市民们眼界大开,他们欣喜地说:“以前买蔬菜水果,不知道产自哪里,环境怎么样,有没有禁用的农药化肥,有点迷茫。现在来到万载,心里就踏实多了。”
万载县自然资源条件良好,县境西、南、北三面为山区,东部为肥沃的平原,“三江两河十八水”纵横全县,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67.27%。区域内地貌多样,谷地相同,山脉纵横交错,河渠交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好,无霜期长,具有发展有机食品原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环境好,有机产品价格高,农民安居乐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片辉煌。质量好,即使有机产品价格高一点,大家也愿意接受,毕竟吃得放心。 同时,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着家人到有机农业基地参观有机菜园、采摘有机水果,零距离亲近自然,感受万物生长的来之不易。
当然,中国有很多地区有机农业做得很好,我认为,真正做好有机农业要做好八个字:内外兼修、质量第一。
第一,以“质”为“内”的依据。有机农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物;有机农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运要求;生产者在有机农业生产流通环节具备完善的追溯功能和完整的生产销售档案,便于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找到任何一个环节的关键产地,将责任落实到人;有机农产品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设立令人信服的高门槛,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同时对过期或被撤销的有机认证要及时告知消费者,或引导消费者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查阅。唯有这样,“有机”二字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人们才愿意为有机农产品买单。
二是“外”要“量”适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三种类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是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无公害农产品注重安全因素的控制,而绿色食品不仅注重安全因素的控制,还强调产品的营养和品质。我们可以认为,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有机食品要求更高,主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缺一不可。这种认证结构和发展模式,既适应了我国农产品供需平衡调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满足了不同消费类型和层次的市场选择。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发展的客观需要。
总之,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有机农业成为主流,而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保证安全农产品充足供给的情况下,科学发展有机农业的合理比重,实现农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