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截至目前,全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已达6.2万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何这么香?
“2022年重点支持全国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通知》 ”,强调通过保护项目实施,支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着增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着提高,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香”在哪里?
“童年的味道”回来了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近3年来,累计支持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634个
上周,家住北京的吴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两箱平谷桃子,寄给远方的朋友。 “200克的大桃子大概4块钱一个,不便宜但是很好吃,软化后又香又甜,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吴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超市、电视台等平台销售越来越普遍。 “自从认识到地理标志的独特性后,平谷水蜜桃、烟台红富士、库尔勒香梨等农产品就成了我果篮里的‘熟面孔’。”
吴先生购买的平谷桃产自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的平谷桃标准种植示范基地。 基地负责人张海河告诉记者,这里种植面积1500多亩,其中有机桃种植面积500多亩,涵盖红桃、黄桃、红蟠桃等40多个品种。 、黄蟠桃、油桃、油桃。 成熟期为6月至11月,年产量约300万斤。 “好桃出自好树,好树出自好土。我们种植的平谷桃是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它好是因为园里土壤的有机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 张海河说,浓浓的桃味,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童年的味道”。 “大多数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我们基地经过10多年的土壤改良,有机质含量已达到3.3%,保证了平谷大桃的良好声誉。” 张海河自豪地介绍道。
据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其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经国家审查批准命名的农产品。与地理名称。 北京工商大学新工商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庆杰告诉记者,地理标志农产品由“地区名称+产品名称”组成,表明该农产品来自特定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理标志。保证质量,同时保护该地区的农产品。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消费和生产的‘双赢’。” 周庆杰说,“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真正的‘好农产品’,也扩大了相关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依托黄河滩涂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芮城苹果、芮城辣椒、芮城芦笋、芮城屯屯大枣、芮城香椿、芮城菊花。 图为芮城县黄河滩涂。 人民视觉 薛军 摄
近年来,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三年来,累计保护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634个,核心产值1672个。建成基地和特色品种繁育基地892个; 累计获得授权生产单位3011家。 产品平均使用率超过90%,实现销售额超过2700亿元,带动1130万农民增收360亿元。 截至目前,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6.2万个。
消费者认可度高
——原汁原味让人“记住”,时令生鲜农产品通过便捷的物流通道直接从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每年七八月份,无锡女孩露露就化身同学群里的阳山桃子“代购员”,将阳山桃子送往全国各地。 “今年的阳山桃卖得很好,又大又多汁,从我这里买的学生大部分都买回来了。” 卢露告诉记者,阳山桃几年前只在江浙一带有名。 这两年,她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到全国。 一些在北方打工的同学每年都会叫她去买桃子,因为他们想念家乡的味道。 “现在,7、8两的大桃子人气很高,还需要排队预约!”
“受温度、湿度、水质、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品种范围、生产控制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特点与其他产品具有高度区别,口碑好,风味正宗,风味特色独特。” 周庆杰表示,产品本身的高品质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安徽定远猪、太平猴魁、砀山黄桃、天柱山瓜子等11个产品入围新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项目。 “我在外这些年,每年都会让父母从家乡送一些太平猴王给我,茶香浓郁,我们很喜欢喝。” 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来自安徽的付先生说,“也不错,选材好,味道好,品质好,代表了地方特色。”
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电商平台表现良好。 打开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生鲜App,标有“时令”、“特产”等标语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十分引人注目。 一些平台还专门设立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区,供消费者购买。 盒马公关团队负责人李天宇告诉记者,盒马将在每个财年年初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统一盘点和计划,即“品牌推广计划”。 “我们会提前做好调研,盘点一些重要品牌,分析其产能、产地、市场需求等,然后由采购业务负责人一一对接,针对不同的品牌做营销推广。品牌。” 李天宇说,“现在,马在家的大部分农产品都受到地理标志保护,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良好销售还得益于便捷的物流体系。 “仙居杨梅是地理标志农产品,清晨升起的水汽与日光带来的甜味结合在一起,此时的味道是最好的。” 来自浙江仙居的新农民郭帅说,采摘下来的杨梅很快就被冷风吹干了。 送入冷室后立即包装进入运输链,最大限度地保持鲜味。 “江浙沪的快递次日达,一般城市的双日达,保证了杨梅的新鲜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尝到了我们的好味道。” 郭帅说道。 畅通的物流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半径。 过去,季节性地理标志较强的农产品只能在当地和附近销售,现在通过飞机、火车、冷链卡车发往全国各地,从产地直达餐桌。
管好用好地理标志产品
——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仓储、加工、运输、销售、文化旅游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互认
如何管理和用好地理标志产品?
据了解,为了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好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划了“路线图”。
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实施方案》。 实力不断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多个。
今年3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2022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要点》,提出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示范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年计划登记2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5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重点扶持发展全国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通知明确,要构建产品特色质量指标体系,推广分级和包装标识,促进产品专业化。 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农业新技术装备应用,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复合体,加快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
江苏省兴化市大力推进大葱规模化种植,“兴化大葱”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 图为兴化市王横村农民正在对韭菜进行脱水加工,制作出口订单产品。 人民视觉 唐德宏 摄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农业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周庆杰认为,推动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追溯机制也应该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因为这类农产品比普通产品价格更高、利润更高,所以很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 周庆杰表示,“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生产、经营、流通、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产地追溯机制的透明化,加强监管,确保让消费者买到正品、高品质的产品。”
推动地理标志互认,为我国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增添了动力,开辟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2021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 目前,双方已成功实现共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相互认可和相互保护。 包括中国六安瓜片、安西铁观音、库尔勒香梨、安丘大葱等地域特色农产品。
制定统一团体标准,助力行业健康发展,搭建良好常态化沟通平台,推动优质产品走出国门,有效推动中欧双边贸易关系发展……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欧洲一年多来不仅服务了中国市场,也有利于海外出口。 在山东,金乡大蒜作为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今年出口量超过55万吨,同比增长80%以上。
“从长远来看,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还不足以打造一批‘爆款’,需要考虑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发展更多产业。” 周庆杰认为,应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仓储、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交通、销售、文化旅游等,推动地理标志、旅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融合互促,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记者孔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