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自从有了孩子,全家的重心似乎都移到了孩子身上。
我从不溺爱孩子,但是在食品安全上,却是格外小心。孩子的体重比成人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而许多药物残留标准却是以成年人体重作参考。
家长们聚在一块,谈论最多的,自然是孩子。
周末里,组织原乡味觉的宅配会员去农场摘菜,在生机勃勃的菜地里,家长们领着孩子认识蔬菜,看着孩子们的背影,一位家长突然聊起了她的担忧。
“现在,不了解来源的食品我们都不敢吃,幼儿园班上就有孩子性早熟了。”
听到性早熟这个词,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几年关于性早熟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而真正了解性早熟原因的家长,却没有多少。大部分的家长,就如羊群里一头待宰的羔羊,期待厄运不要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一、
性早熟是指在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情况,如乳房增大、腋毛生长等情况。
事实上,性早熟更容易发生在女童身上。
据2014年中国城市儿童性早熟现状调研,性早熟发生在女童身上的概率,是男童的16倍,这更加让拥有掌上明珠的家长们提心吊胆。
早前,中国健康促进会公布字:全国的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为:0.43%,据局部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城市的儿童性早熟发病率甚至超过了1%,目前有大约53万儿童患有此病。
在 “上海青少年性早熟调查报告”中显示:上海达到性早熟标准的孩子占上海青少年总人数的3%,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才是1%。
通过该对全国10余个省市的1714个病例问卷调查发现,江苏仅1省就占据所有病例的31%,极其严峻。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性早熟发病率上升得越来越快,城市比农村严重,而且越发达的地区越泛滥。
其实,性早熟是发展过程中,我们很难逃避的痛,它犹如一个文明病,紧贴着我们。
1997 年一项覆盖美国34个州3~12岁女性儿童的国 家调查(PROS)显示,白种人乳腺平均发育年龄为(9.96 ± 1.82)岁,黑种人为(8.87±1.93)岁,减去2个标准差年龄分别为6.3岁和5岁。
丹麦于1993—2001年对登记人口进行调查显示,性早熟的患病率为 0.2%(每 10 000 人中患病率为 20~ 23 例),这也是世界上第1个国家范围的性早熟流行病学研究数据,但此数据的局限性为可能包含部分性性早熟。丹麦研究数据显示,1961年丹麦全国每年新发病 例为 4~5 例,而 1993—2001 年每年新发病例为 50~ 70例。
就算是一个文明病,我们国家的儿童性早熟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患病人数,都不容乐观。我们终究是为文明买单,那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在倒退?
二、
关于性早熟的原因,国内外已经有较为详尽的学术研究了。
青春期发育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的启动相关。各种环境因素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雌激素对食物、水源等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跨国收养儿童及营养过剩所致肥胖等,均可通过对HPGA轴的影响,甚或通过对基因的影响而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EDCs可影响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并与激素受体结合,可产生拟雌激素活性或抗雄激素活性,从而可改变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生殖、发育和行为异常。
EEDs听上去很陌生,但却充斥着大多数城市人们的日常口粮,摄入到人的体内。常见EEDs包括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除草剂、洗涤剂、塑化剂等。这些EEDs是如何影响人类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我们逐一揭晓。
◆有机氯农药
1939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明,是以滴滴涕(DDT)、六六六等为代表的高度杀虫剂。1962年,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讲述了因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广泛警示。有研究表明,滴滴涕的使用,的确会导致月经早现。有机氯农药的高毒高残留特性,土壤中的半衰期最高可达600年,而且几乎很难在动物体内代谢,还会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富集。有机氯农药的投入,几乎是一场不可持续的生态灾难,于是从19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加入禁止有机氯农药在农业中的使用。虽然已经过去了50年了,人类时至今日,依然饱受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摧残。
◆有机磷农药
施耐德发明有机磷杀虫剂时,由于其毒性强烈,被德国纳粹列入化学武器,投入到战争中使用,成了臭名昭著的“崩塌”和“沙林”。二战结束后,1950年代开始,迎来了商品化有机磷杀虫剂的时代。直到今天,有机磷农药也是全世界生产量最大的农药。无论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几乎都能见到有机磷的影子,例如常见有机磷农药:甲拌磷、对硫磷、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截止到2019年,中国农药总产量达225万吨(约22.5亿公斤),2000余家正规农药企业屹立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向这片土地上的水果和粮食喷洒农药。
◆除草剂
1972年美国草甘膦被发明以来,一度霸占着除草剂的霸主地位。直到2004年,百草枯之父李德军才让百草枯成为第二大除草剂。可是无论是内吸传导型的草甘膦还是触杀型的百草枯,除草剂对于人类生殖系统的毒理作用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它可通过影响性激素功能的正常表达,导致生殖系统的发育异常(其中包含性早熟)。因此,有人甚至总结道:除草剂的滥用,导致了大量的现代人不孕不育。
◆洗涤剂
无论是洗洁精还是洗衣液,这些易残留的洗涤剂中,都有一种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在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它们都是壬基酚的合成物,主要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被称为——男性精子杀手!除了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外,也通过干扰女性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早熟。而且,壬基酚也是一种致癌物。越是去污能力超强的洗洁精或洗衣液,壬基酚的含量越高。
◆塑化剂
塑化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种类繁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是被广泛应用的增塑剂,具拟雌激素活性,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婴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期,体重轻,吸收快,因此塑化剂对婴幼儿存在的潜在风险更大。一项研究表明,27.3%和22.7%的性早熟女性儿童血清中分别检测出了DBP和DEHP,而正常儿童仅4%和3%检测出此两项物质。
这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化学性质稳定,可长期存在;多数脂溶性强,易被机体吸收,但不易被生物降解,且不易排出;可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富集而蓄积。
三、
除了上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外,直接受环境雌激素污染的影响也不小,特别是在饲养的动物肉类中,风险值更高。
环境雌激素包括天然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和环境污染物。其结构差异较大,对雌激素的干扰作用也有多种不同途径,但均具备以下4方面能力:(1)模仿内源性激素;(2)拮抗内源性激素;(3)破坏内源性激素的生成和代谢;(4)破坏激素受体的生成与代谢。乙烯雌酚是人工合成的非甾体激素类药物,常常用于治疗中老年妇女因雌激素低下引起的各种病症。然而儿童摄入己烯雌酚后,就存在患性早熟的风险。
早年间,关于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激素、抗生素的新闻不绝于耳,乙烯雌酚便是常被检出的激素之一。《中国动物检疫》上曾报道,针对河南省南阳市的市售鸡肉进行了抽检,40份鸡肉中,均不同程度被检测出乙烯雌酚,无一幸免。
在食品安全难以自保的今天,我们最担心的受害人永远是孩子。他们带着天真无邪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孩子们的免疫低、吸收快,面对许多不健康的食物也毫无辨别和抵抗的能力。例如,许多孩子都很喜欢西式快餐,而早在2012年,央视新闻就多次披露某德基、某当劳等大牌快餐中速生鸡存在巨大健康隐患。一直鸡生长到五斤,只需要40天!
我们要做一个怎样负责任的家长,才能紧握手中的盾牌,保护我们最爱的家人?
四、有些伤害是逃无可逃,而有些伤害却又来自家长的无知。
自从80年代开始,中国保健品市场一度火热,出现了群魔乱舞的情况,一时间超过3000家保健品企业入局。
而近几年来,无良的商家又把魔抓伸向了孩子,诞生了诸多儿童保健品,增高的、补脑的、补充维生素的,不胜枚举。
在如今这个大焦虑时代,家长们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上周末的原乡家宴活动,我们有嘉宾就提到一个问题:很多低年级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里身高、体重靠后,就开始着急起来了,于是开始各种大补特补。
而这样的保健补品,也是助推孩子早熟的一只推手。早有研究表明,正常发育、合理进食的孩子并不需要保健品,有些虚假宣传的保健品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处于富营养化的时代,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的身高和体制,只要不是基因决定了的,长高都是早晚的事。相反早熟的孩子都会在青春期前疯狂长个,而一旦进入青春期后,HPGA停止分泌,身高就会停止增长。
所以,大多数性早熟的儿童,最终的实际身高都很尴尬。
有媒体报道,2014年,重庆胡女士在广告的诱惑下,在药店花了200元给9岁的女儿买了增高的保健品,原因就是女儿比同龄人矮。
之后也如广告说的,确实有长高,但随后出现的事情,让胡女士后悔不已:女儿胸部开始发育,并且来了月经。经医院检查,增高药导致性早熟。成年后,胡女士女儿的身高也很难突破150cm。
最好的保健品,不过一日三餐,不过柴米油盐,不过粗茶淡饭,我们只需要好好吃饭,营养都在五谷中。
因此,生态有机的食材是多么珍贵啊,老一辈人只需要在土地上认真种地,大自然就会给你回报。一切自然的馈赠,都是真实的付出,不偷工减料,不欺骗土地,也不过度索求,我们哪里需要那么多农药化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