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财产品直达

有机行业动态

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有机行业动态

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存在正外部性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时间:2023-09-01    访问量:1455

农业市场占有率的问题_占有农率机市场产品有什么特点_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_农业市场占有率的问题_占有农率机市场产品有什么特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具有突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有机农业正外部性内部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促进有机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根据国家标准GB/的定义,有机农业是指遵循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体及其产品,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和其他物质。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生产体系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 可见,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

有机农业的正外部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公共产品属性。 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周围乃至全体居民受益,生产者不能阻止人们享受这种好处,也不能收取费用。 同时,人们无差别地享受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其次,无法量化。 有机农业的正外部性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无法准确计算。 三是有机农业可以实现产业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比如有机种植和水产养殖可以分享双方带来的正外部性。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完善生态商品市场等推动有机农业正外部性内部化,实现有机农业的生态价值,推动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有机农业正处于标准化、快速发展的3.0阶段。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有机作物种植面积275.6万公顷,排名世界第7位,总产量1789.9万吨; 野生采集总面积200.4万公顷,总产量92.8万吨; 有机畜禽及动物产品239.3万吨,有机水产品55.6万吨; 总产值2482亿元,销售总额951.6亿元,居世界第四位。

制约我国有机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我国有机作物种植面积(不含野生采集)仅占耕地面积的1.4%,相当于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 低于全球1.6%的平均水平,并远低于大洋洲9.7%和欧洲3.4%的平均水平; 有机植物(农作物和野生采集)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动物产品(畜、禽、水产品)产量较低; 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业滞后,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消费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受市场宣传度低、供给水平和结构与需求不匹配、消费意识和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我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五年来,有机食品产销率(销售额与产值之比)仅为38.7%,人均消费不足60元,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三是制度设计有待细化。 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系统设计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有机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多为部门规章,效力较低,处罚范围和力度有限,且侧重于规范有机农产品认证流程。 缺乏中央对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容量、增速等方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国家层面的总体布局。四是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对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尚未统一出台。 各地补贴力度、范围、形式存在较大差异。 一次性补贴主要以取得有机证书为基础向生产者提供补贴,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转期、营销等方面政策支持不足,不能有效降低有机生产经营成本,制约了有机农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五是关键技术研发滞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有机农业生产过程面临病虫害防治、土壤施肥、品种选择等诸多问题。 它需要一套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作为支撑。 但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较少,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了解甚少,数据研究、开发、咨询等服务供给不足。 六是市场环境和信任机制有待加强。 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通常高于常规产品。 消费者无法通过外观直接判断有机农产品的内在品质。 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生产者、经营者和认证机构容易出现违反有机生产和认证标准的行为,导致信任危机和市场失灵并存,阻碍了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顺利实现。

促进有机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产业发展。 尽快推动国家级有机农业行动计划和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发展措施,明确各部门在生产、质量、认证等不同方面的管理职责,避免部门职责不清和重复工作,巩固政策支持,促进有机农业生态价值的实现。

二是完善标志认证管理和质量追溯机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完善有机产品标准、认证和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标识和认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的促进作用; 深化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与主要国家(地区)有机农产品认证国际互认; 建立有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采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交易流通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引导有机生产经营者从重新认证向重新执行标准转变。 加强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督,鼓励社会监督,严厉打击有机产品认证违法行为,促进有机产品标识认证制度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生产经营者积极性。 相关奖励补贴政策向转型期企业、基地、农场、农户倾斜,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税收等工具支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成效明显的先进典型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对位于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区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生态环保效应。

四是推动有机农业技术和服务推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加强有机生产过程的行业指导和技术支持,继续构建有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有机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通过奖励有机育种、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料研发等成果,鼓励科研机构加快有机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五是加大有机产品推广宣传力度,畅通有机农产品价值实现渠道。 借助农产品质量提升、展销活动和网络电商平台,加大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占有率,培育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有机农业发展良好的需求基础。 支持创建区域品牌,培育有机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品牌引领和企业带动作用。

(作者:徐绍文、陈珏英、钱景飞;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