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1 七个“怪现状”
①一些生产者到底产了多少,收了多少,损耗多少,老板说不清;到底该用多少肥多少水,工人说不清楚。处处都很随意,不能用数字和标准说话,也就无从改善。这是生产者不讲管理的问题。
② 一些生产者盲目模仿人家搞自然农法,搞酵素,忘了自己是有一定规模的,导致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个厨子手工做八宝粥,很好,但娃哈哈如果手工做八宝粥,能行吗?这是生产技术脱离产业实际的问题。当然,我们能理解这些生产者其实是想给产品找到一个独特的卖点,也是用心良苦。
③ 一些生产者做着花卉园艺,却不知道盆栽怎样打扮才算时尚,眼睁睁看着零售店里灰头土脸,卖不动,却帮不上忙;一些生产者做着稻米,却不讲文化,眼高手低(就是叫着高价,却没有符合高价的形象)。这是产品不讲附加值的问题。
④一些地方藏着乡村的青山绿水不用,却另起炉灶搞田园综合体,搞农业园区,导致资本和乡亲两头都没有好处;一些农场不是通过挖掘农业丰富多彩的内涵去吸引人,而是搞自己其实并不擅长的餐饮,成了清理“大棚房”的对象。
一些紧靠大中城市的村镇,政府花大钱进行了美化,却缺乏发展农旅、发展产业的方法,结果还是一片寂寥,吸引不到城里人。这些都是农业旅游脱离农业的问题。
⑤ 有机人最焦虑,成本高,见效慢。但一些人的时间精力,不是花在研究怎样让零售商更好卖,怎样与好不容易得到的零售商更深入合作上,而是花在诅咒化肥,诅咒农药上。凭一己之力完全可以做出品牌,但怎能阻挡整个现代技术体系呢?这是生产者跟不上零售业的问题。
⑥ 还有不计其数的合作社、联盟、研究院,首先要肯定大多数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想做些事,但很多不是花力气研究怎样给会员提供服务,于是,要么成了马上将被清理的“空壳”,要么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和金钱。这是产业组织还缺乏产业服务能力的问题。
说这些不是为了贬损农业从业者,而是为揭示第七个“怪现状”。
⑦ 农业极度地缺乏充分的培训和结合产业的策划。
政府、院校在技术培训上花了很大力气,值得称道,但上述“怪现状”涉及的问题基本不在现有培训体系内;政府也在乡村建设上付出巨大努力,很多地方面貌提升很大,但在如何发展特色产业上,还缺乏系统、落地和操作性的梳理。
2
两个“怪现象”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常识,大家司空见惯。比如,产量增加,额外的需求就会减少;价格高了,生产者的利润就会增大……但有些时候,这些道理却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农业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1、农民粮食增产卖不出,进口量却在不断增大
这是一个怪现象:中国粮食生产“十二连丰”,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消费提升,粮食出现巨大缺口。2017年中国粮食进口1亿3千万吨,大豆和稻米进口量为世界第一。2002年至今,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800%。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当下,我国粮食生产、粮食市场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一方面是粮食进口激增,一方面是库存积压、卖粮难再度来袭。粮食卖不动是什么原因?是我国粮食太多了吗?如果粮食太多,我国粮食进口量为何屡创新高?或许有人说,粮食多了总是好事。然而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中国农业供需之间真正的问题是,增产的不是所需要的。
当前粮食问题面临一个突出矛盾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明显的偏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豆的产量不断降低,而大豆是中国国内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在去年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据多数,进口量预计达到1600亿斤,超过国内总供求缺口约1000亿斤。与此同时,国内玉米的产量却急剧增长,15年来翻了一番,而其库存在持续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们的供给中有1000亿斤的粮食是无效供给。”
2、价格高,为啥中国农民种粮收入很低?
很奇怪,既然说中国粮价高于国际价格,农民应该收入很高很富裕才对。但是,最近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黄延信在一次大会上表示:在中国,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
我国目前的粮价究竟高不高?有人认为与国际粮价相比我国粮价已不低。也有人提出,这种比法是错误的,因为参照标准错了。目前国际粮价主要由美、加、澳来供应,他们农民人均耕地非常多,而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太少,最后的结果农民无法生存。我国应与同属小农的日韩来比。日本的稻米价格是我国的10倍至20倍,而韩国是我国的5倍至15倍。日本不但实行稻米的高价,而且还实行高的农民收入支持计划,使得工农收入差距并不大,韩国同样如此。而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非常危险,名义上相差3倍以上,其实可能还远不只这个数据。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上一篇:改善土壤环境从有机肥开始!
下一篇:生物有机肥为何能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