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财产品直达

有机行业动态

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有机行业动态

10 年后中国有机农业规模将达 1 亿亩,食品安全问题仍需关注

时间:2024-07-31    访问量:1455

农机发展的问题_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_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

据经济之声《世界财经》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祥格表示,10年后,中国有机农业规模将达到1亿亩,主导世界有机农业发展格局。

有机农业从不被认可,却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和消费趋势,未来10年,有机农业或将引领中国农业。

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_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_农机发展的问题

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新闻发布会。蓝皮书透露,调查发现,食品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安全感得分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食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依然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指出,2015年,中国共发生食品安全事故26231起,平均每天71.9起。事故发生数居前五位的食品类别依次为:肉及肉制品(2600起,9.91%)、酒类(2600起,9.91%)、肉类(2272起)、水产品及水制品(2143起)、蔬菜及蔬菜制品(2035起)、水果及水果制品(1878起)。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态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还可以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外汇收入。随着人们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认识的不断深入,有机食品的发展已经历了最初只注重偏远地区和新开辟地区传统生产的阶段,经过了从有机食品到有机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的检验认证阶段,逐步进入了由常规农业向有机生产转变的新阶段。可见有机农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_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_农机发展的问题

前景美好,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安全的食品,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有机农业规模稳步扩大,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认证不规范,不同机构的实施标准差别很大,使有机食品面临公信力的挑战。

二是技术研究滞后。有机农业需要一套不同于常规农业的技术措施作为保障,由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过渡面临着病虫害防治、土壤施肥、品种选择、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诸多挑战,问题不少。目前,市场上优质商品有机肥价格高昂,生产者负担过重。

三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国家都是以保护价收购,对有机粮食作物没有专门的扶持措施,由于有机粮食生产要求较高,产量较低,投入较大,好粮卖不出好价钱,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农机发展的问题_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_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

(刘兆斌)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原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兆斌表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抓住源头——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就是有机化。刘兆斌建议,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他认为,近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化学农业阶段,化学农业、化肥农业成为我国等许多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2015年我国生产化肥约7432万吨、农药约374万吨,还有一些抗生素、抗菌药物。他认为,化学农业虽然有好处,但也有三大坏处,一是破坏土地、土壤板结、污染地下水;二是破坏生态,影响整个生态链、食物链;三是污染食品。

在谈及如何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时,刘兆斌认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各类添加剂的滥用,国家对添加剂的生产、准入、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如果要实现食品的保障安全,就必须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

刘兆斌指出,食品安全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社会共治和法制化。一是要靠企业自查自纠,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产品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对生态、环保、社区负责。另外,要搞好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好现代加工业的技术。另外,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成本相对较高,风险较大,要普及农业保险。

刘兆斌指出,社会共治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社会各利益主体的监督作用,从消费者监督、舆论监督、政府监督、协会监督以及其他第三方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制约。

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_农机发展的问题_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

尖端!

放眼当下的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到现代工业化农业的“12连增”,我国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已进入行动期,绿色防治、生态治理、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正式拉开序幕。

新有机的理念不再只是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没有任何一种农业模式能够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相反,农业的未来应该是有机农业、混交林农业、综合农业、保护性农业、种养结合等可持续模式的结合,这才是保障未来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的答案。

目前,我国的农业实践形式多样,有常规农业、社会生态农业(CSA)、认证有机农业、地方政府支持的生态有机示范区、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的绿控基地、小规模自然...如果这些农业模式借鉴新有机农业的原理,尽可能满足综合标准,而不是单纯追求产量最大化,那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走向新时代的高度。

同时,为促进我国有机农业更好的发展,还应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是加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的补贴力度,加强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多生产有机肥,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继续加大有机肥使用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加强有机农产品生产、流通精细化管理,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努力打造有机农业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其次,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资质检测机构,加强投入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有机食品产业品牌声誉。完善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程可追溯、责任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

三是加强对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滥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滥用非有机食品原料等行为。

农机发展的问题_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_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

自然杂志研究:有机农业是未来的生力军

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旗下《自然植物》杂志今年初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者约翰·P·盖茨的一项研究,回顾并分析了过去40年来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综合效益[1]。在对英国《卫报》“有机农业能养活100亿人口吗?”的问题作出回答时,研究小组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本研究对世界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及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对我国农业如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到2050年如何养活世界人口?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人道主义问题。40年前,时任美国农业部长曾回答过这个问题:“无论谁提议发展有机农业,都让他先决定一下,他是不是想饿死哪5000万美国公民?”

40年后,《自然》杂志发表的最新跟踪研究证明,虽然有机农业体系的产量比常规农业低10-20%,但在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均超过了常规农业,在提供营养、适应气候变化、改善土壤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就业和创造新的经济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表现。研究员约翰预测,在21世纪面临人口爆炸、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下,新型有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农业发展机会和威胁_农机发展的问题_有机农业发展的弊端

(石岩)

案例分析:博士回国发展有机农业

石燕出生于80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博士后,2008年在读博士期间,石燕被派往美国农场实习半年,成为中国第一位公派赴美留学的女农学生。

石岩第一次看到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使用杀虫剂、除草剂或其他化学物质,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直接供应给周边乡镇的居民,乡镇居民每年种植季节开始时都要预先向农场缴纳一年的费用,双方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

在美国留学期间,石燕对欧美流行的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很感兴趣,决定将这种模式带回国内。

农业界观察发现,CSA 可以译为“社区支持农业”,即社区内每户人家都对农户的生产作出承诺,让农户与消费者互相支持,共同承担农业生产的风险,共享收获。农户负责任地对待土地,实行生态耕作。简单来说,就是省去中间商,提前付款买菜,农户有机种植,双方共担风险。收获季节到来时,项目组织者负责分配农作物,应季蔬菜准时送到消费者家中。

从美国交流实习归来后,石岩正式开启了她的农民生活。在多方帮助下,她牵头在北京创办了小驴子公民农场。小驴子公民农场雇佣当地农民种菜,还招募会员,直接销售农民种出的蔬菜,同时,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到农场亲身体验种菜的乐趣。但后来,因为觉得这种模式缺乏决策权,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农场。“小驴子”走上正轨后,她选择另谋出路。

2012年,石岩夫妇与同事们创办了“共享收获”农场,借鉴日本“地球保护协会”的经验,让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在自家土地上进行生态有机种植,确保食品健康安全。

什么是有机种植?对于石岩的26个蔬菜大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不使用合成肥料、农药或生长剂,而是使用有机肥料来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意味着价格昂贵。

经过多年的有机种植实践,石岩发现人们对有机种植的不信任是现今农民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如何确保整个过程都是有机的?其实有机食品的口味是一个主观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坚持有机种植过程。”

最后,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的需求大幅提升,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将在高端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