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为奠定良好条件创造了有利条件。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当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进展情况如何? 各地在建设和管理上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即日起,本版推出“经济聚焦 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报道,展示各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长效管护的经验。 敬请关注。
- 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到2022年底,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踏上新征程,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3年,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提升3500万亩,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为打好基础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扩大规模,增强粮农信心
我国19.18亿亩耕地中高标准农田占一半以上
冬日暖阳下,走在河南省霍家县肇井镇的田野里,广阔的田野里充满了忙碌的景象:铺路基、拌水泥、运砂浆、修沟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如火如荼,村民们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和搅拌机。 经过几天的忙碌,几条纵横交错的机耕路慢慢成型、舒展。
谈及建设高标准农田,肇靖镇楼村党委书记张宏飞开口说道:“现在占用耕地的秧苗腾出,粮食种植面积保留下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有增长空间,此外,耕地平整将使原来的小田变成大田,沟渠及时排灌,实现机械化提高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介绍,到2018年,我国累计高标准耕地面积6亿多亩,占耕地面积不到30%区域。 2018年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特别是近两年,年建设任务从8000万亩增加到1亿亩。 “到2022年底,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提高耕地标准,增强种粮信心。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茅山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挖掘机来回作业,挖高填低,不一会儿,就平整了一片连片土地。 “土地平整后,可利用土地增加了700多亩。” 项目负责人廖爱飞介绍,2022年,长塘镇将在9个行政村9000亩土地上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镇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6块。 一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我们种粮食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吉安市吉水县水田乡孔祥村粮农胡福根说。 ,2022年秋粮再获丰收,亩产1200斤左右。”清点粮食账目,胡福根信心满满。
近年来,吉水县着力推进全乡(镇)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7年以来,吉水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0.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5%,各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9.15亿元。
高标准的农田建设,让中国的饭碗稳固、得天独厚。 农业农村部耕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吴宏伟表示,高标准耕地对重灾区减产、轻灾区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非灾区的生产。
提质增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3年起,全国年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00万亩
2022年秋收之际,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金丰家庭农场将迎来双丰收:在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黄玉米和圆豆实现“一次双丰收”场地”。
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大有可为的田野,曾经是一片苦恼的盐碱地。
为了改造这里的盐碱地,东营区多年来坚持好品种、好方法、好土地设施。 目前,5.3万亩高标准农田续建工程已顺利完成,5000亩新开工项目规划设计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盐碱地整治,实施分类政策,土地质量不断改善。
一改盐碱地,“米粮河”就来了。 牛庄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间作套种,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粮食年产量由2012年的4.7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9.36万吨。
“提质增效,可以不断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郭永田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重要抓手。 要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做到防旱防汛、高产稳产,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郭永田介绍,在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亿亩、2030年规划建设12亿亩的基础上,加快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对已超过使用年限的已建成高等级农田,同步改造提升。 标准农田设施,稳定保障1.6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能力。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从2023年开始,启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平均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万亩。全国每年升级一次。 吴宏伟表示,通过转型升级,解决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不对耕地负责,耕地肯定不对人负责。 吴宏伟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一个档次左右,粮食亩产平均可提高10%-20%。
近期,中央财政先行下达2023年涉农转移支付2115亿元、先行耕地建设补助资金346亿元,支持地方先行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
强管护、高标准农田联长长效机制
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
拂晓时分,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永永村村民曾远明来到田间,巡视了千亩高标准农田。 “作为永永村8名卫士之一,我主要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日常清淤、应急维护、垃圾清扫等工作,确保所管招标段设施完好,以健康的方式运作。” 曾元明说道。
近年来,旺苍县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管护长效机制,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长效机制,实现了农田建设全覆盖。 “网格长度系统”。 同时,确定县级场长29人、乡(镇)级场长23人、村级场长243人,划定网格化管理区域1701个,确定网格员1701人,有效解决问题建设后的高标准农田。 管理和保护“最后一英里”问题。
“既是包工头又是看守,改造后,农田收入每亩增加近500元,年收入5万到6万元,还能照顾一家人。” 曾元明感慨地说,“生活更好了!”
如何管理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各地通过实践,制定出台了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后管护制度和措施,明确了管理责任和具体要求,确保了管护资金来源,逐步建立健全了多方位的农田建设后管理保护制度和措施。党员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 高标准的耕地管护机制。
山西省长子县将项目建设与后期运维有机衔接。 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制定运维考核标准,总承包公司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负责,确保项目长期健康运行。 湖南岳阳、辽宁沉阳、福建泰宁探索引入财产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补偿的作用,积极探索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
此外,各地区各部门精准发力,多措并举,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有效拓宽了资金来源。 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河南省通过水电贴水、计量收取水电费等方式筹集日常管理维护资金; 江西省永修县在落实财政适当补贴的基础上,用好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入、村集体经济效益等,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建设后管护渠道。
郭永田表示,下一步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管护工作,按照权责清晰、运行有效的原则,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工程管护体系。日常管理与专项维护相结合的机制。 同时,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为高标准农田长效运行筑起“篱笆”。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