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1)
(2)
2005年起,何建增开始在山西尝试有机农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处理农作物的过程往往就是与害虫、有害鸟类、杂草和微生物作斗争的过程。然而,在何建增看来,“害虫”、“噪音鸟”、“杂草”这些词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吃食物的虫鸟不一定是可恨的,也不存在“对抗”这回事。
在他看来,自然界一切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合法存在,人类与它们的互动应该是相互对应、共存,而不是恶性对抗。
当前,许多地方的农业面临着不使用化肥、农药,农业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的困境。这正是因为人类驱逐了虫子和鸟类,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
“昆虫叫害虫,不是昆虫错了,而是人错了。作为地球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我们人类应该有宽广的胸怀。”何建增说。 。 12年来,何建增的生态农业实践就是让生物链上的物种和谐共存,形成良性循环。
何建增选择了一些远离城市、煤矿、工业区、污染不严重的山村。他通过以村为基础的综合合作社,组织农民停止使用化学原料,从事有机生产。除使用化肥、农药、杀菌剂、除草剂外,还要防止使用笼养鸡、规模化养猪场积累的粪便制作农家肥。
因为,在原始的农业产业中,无处不在的饲料添加剂和药物也影响着这些排泄物的成分。就连农民在制作有机堆肥时,何建增也叮嘱他们不要将含有肥皂、洗衣粉等日化产品的水倒在堆肥上。
何建增和他带领的农民自己购买、自制有机肥,选择适合基地种植的地道药用品种以及小米、苦荞、玉米、糯玉米、豆类等杂粮品种进行轮作,生产的农作物被加工并出售。
秸秆、树枝、落叶、覆盖物等被忽视的“废物”被用作食用菌原料、牛羊等牲畜饲料、沼气原料。这不仅“变废为宝”,还降低了森林火灾的风险。
此外,收集细菌后的菌渣还可作为养殖饲料和有机肥原料。畜禽粪便也是有机肥和沼气的原料。沼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
这样,从农作物到秸秆、倒木,再到饲料、沼气和有机肥,形成了生长在土壤中、回归土壤的良性循环。
经过这样的循环利用,开始形成种植(植物)、养殖(动物)、食用菌(微生物)培育为一体的有机生态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不会产生任何垃圾或废物。原本没有经济价值的副产品全部成为产业链上其他产品的原料,真正实现了有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这条生态产业链不仅不破坏、不污染环境,而且显着改善了生产基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基础成熟的小米
就这样,恒荣农业在大约一到三年的时间里,在不休耕农田的情况下,完成了土壤修复和有机生态链的恢复。经过这个生态恢复阶段后,第三年到第四年,改良后的生态农场可以不再购买和使用外来化肥,而是通过就地回收,实现了一百年前富兰克林·金所推崇的可持续有机发展。农业。
回到害虫问题:
没有农药,生态农场如何保持农作物产量?
何建增告诉老土,土壤修复后,建立了基本的有机生态系统,不再消灭所谓的虫害鸟类,昆虫、鸟类和农作物现在可以和谐共存,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太大损害。 。 “我们相信那些虫子,那些与我们人类分享食物的生物,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何建增说道。
“对于病虫害引起的问题,我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做好10%的心理准备,为那些虫子和鸟类预留一些食物。在有机农业中,你必须有这样的考虑和准备。不要追求完美,留一些食物。”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下一些昆虫和鸟类供其他人食用。”
昆虫和鸟类吃谷物,鸟类也吃昆虫。饲养的鸡、鸭也吃昆虫。人们吃粮食,也吃鸡鸭。它们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但不一定是针锋相对,也可以是一个接一个。
对于大面积病虫害的防治,何建增的做法是向农民学习、向祖先学习。
恒荣生态农场劳作的农民
无论走到哪里,何建增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望70岁、80岁以上的老农民和退休基层农业技术干部,向他们学习中国传统农耕技术和驱虫方法。例如花椒水、烟叶、大蒜根、青蒿酶、板蓝根酶、核桃皮酶和番茄茎等,实际上可以代替农药防治病虫害。
“其实,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只需要利用它们。”何建增认为,大自然本来就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其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例如,2014年,农场的一整批哈密瓜因白粉病而被消灭。随后,何建增和他的农民不得不把所有的瓜苗都拔掉,并清理了一些土壤。没想到,重新好氧发酵、堆肥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出现白粉病。
正是这种物种的和谐共存,使得有机农业在不损失产量的情况下成为现实。
早在2010年,恒荣农场的产量就达到了与化肥、农药种植相当的水平。这一骄人的成绩伴随着恒荣农场作为中国唯一的有机农业企业亮相上海世博会。
如今,在遍布山区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在无数基层农民合作社里,许多像何建增一样的农业企业家正在逐步修复中国几十年来被化学品侵蚀的土壤,努力建设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家园。自然和谐共存。
恒荣开创的有机村——太谷县后禅村
他们在化学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但要实现更大范围受损农田甚至化学污染土壤的恢复,还需要社会更多层面的干预与合作。
生态农业的实践告诉人们,大自然是宝,是明镜。我们如何对待它,就会得到什么回报。
尊重自然、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是人类在自然中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