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财产品直达

有机行业动态

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有机行业动态

专家:日本农业现代化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思考

时间:2023-10-13    访问量:1303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_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_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_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_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核心思想:

日本是以小规模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以及农业过度保护带来的问题值得中国学习和思考。 一方面,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通过兼职工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带动作用,挖掘当地农村资源,打造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另一方面,为避免陷入类似日本当前农业发展的困境,中国需要注重为农业提供必要、精准、及时的支持。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_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_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严昆周旭海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成为亚洲第一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 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但农业现代化中遗留的问题也给日本未来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挑战。 基于中日农业发展条件的相似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差距,中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借鉴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同时避免陷入日本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

随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农业占GDP的比重和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必然同时下降。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农业占GDP的0.9%,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2.9%。 两项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数值差异不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为7.3%,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22.9%。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两项指标将在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接近。 日本为中国如何走基于小农生产模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通过非全日制就业,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显着提高。 在日本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日本农民并没有离开家庭务农,而是选择大幅增加兼职程度。 一方面,省力型小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和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为中老年人、家庭主妇承担农业生产主体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农村周边劳动力市场的增长、交通网络系统的完善以及家庭交通的普及,增加了青壮年劳动力的兼职就业机会。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20世纪70年代,日本农村家庭的人均收入超过了城市工人家庭,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有效促进了共同富裕。 相比之下,202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仍高达2.45(农村居民收入=1),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重道远差距。 针对近年来农民工就近就业的深化趋势,要有效结合财政奖励补贴、服务指导、技能培训等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提高农业生化技术和机械技术。 由于粮食需求量大,耕地资源相对稀缺,日本非常重视培育改良作物品种和改进化肥农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 日本的粮食作物育种主要由地方政府引导,大部分地方都设立了试验场和推广机构。 经济作物育种依靠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种子公司分工合作,形成以种子公司为载体的商业育种体系。 目前,我国部分蔬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玉米、大豆育种水平也远远落后于种业强国。 要加快种业技术创新,构建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随着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弊端逐渐显现,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大了对有机农业和环境友好农业的支持。 但与此同时,主要农作物单产仍在稳步增长。 这也是中国当前的推动。 农业绿色发展需要聚焦方向。 此外,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日本以农田机械化为基础,重点发展适合山区、丘陵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 各类高端农业机械层出不穷,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农业机械化虽然已进入中期阶段,但还应努力向“全面、全面、优质、高效”迈进。

三是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对小农户的激励作用。 日本农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业合作社”)是世界各国农业合作组织的成功范例。 为弥补农民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短板、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7年,日本颁布《农业合作社法》,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国家、地方和农社三级农业合作组织架构。基层。 几乎所有的日本农民都加入了农业合作社。 协会。 日本政府从法律法规、金融、税收等维度为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农业合作社已渗透到日本“三农”工作的各个领域,包括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组织农民共同使用农业设施、开展农业经营等。 在指导、农产品集中销售、提供信贷和保险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规模小、业务一体化程度低、空心化严重等突出问题。 我们可以合理借鉴日本农业合作社模式的有益经验,切实增强合作社的辐射力、竞争力、服务能力。 驾驶能力。

四是高度重视依托当地农村资源提升农业价值链。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日本试图依靠外部工商业资本推动乡村工业振兴。 但由于整合内外部产业资源困难,这种外生发展模式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相反,它加剧了农业衰退和农村发展。 资源流出。 20世纪70年代末,具有鲜明内生发展特征的“一村一品”运动首先在日本大分县发起,并迅速蔓延到日本各地。 此次活动旨在调动当地居民的智慧,挖掘农村本土资源,打造品牌效应,提升农业价值链。 已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效仿。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进一步提出“第六次工业化”概念,鼓励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本质上也是挖掘农村特色资源优势和农业的多重功能。 ,农村的多重价值观。 考虑到我国农业目前面临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我们可以参考日本通过内生发展提升农业价值链的思路,保留更多的农业价值——农村地区的收入增加,留给农民。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思考与教训

20世纪下半叶日本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显着提高,与日本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然而,正是由于政府的过度保护,造成了路径依赖。 日本农业现代化遗留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有必要总结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值得警示的教训,以便做好应对小规模农户生产模式下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的准备。

一是小规模兼业农民数量众多,阻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小农户从事兼职经营的趋势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 日本农业合作社对小农利益的保护,使他们长期留在农业领域。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主要依靠非农收入的兼职农民约占日本全部农民的三分之二。 即使现在,这一比例仍然约为二分之一。 对于这类农民来说,农业收入只是非农收入的补充。 因此,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农业经营,缺乏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改善农业经营条件的意愿。 从1960年到2020年,日本农民的平均农田经营面积仅从0.88公顷增加到1.57公顷。 绝大多数农户仍属于世界银行定义的经营面积小于2公顷的小农户类别。 目前中国农民的平均农地经营规模甚至小于日本1960年的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农民打工的双重影响。 在鼓励农民通过非全日制就业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新型转型。 优化农业经营主体配置。

二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引发“谁来种地”的问题。 尽管日本依靠农民广泛的兼职就业,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消除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务农机会成本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仍在流失。 。 1970年至2022年,日本65岁及以上骨干农业劳动力比例从11.8%大幅上升至70.1%。 与青壮年劳动力相比,老年劳动力存在身体劣势。 当老年人成为家庭农业的主力军时,农业生产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就会趋于下降。 农民家庭中作为务农主力的老年人一旦不再具备劳动能力,耕地很大概率会被废弃。 1985年至2015年,日本废弃农田面积从13.1万公顷大幅增加至42.3万公顷。 “谁来耕种土地?” 已成为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也明显加深。 2018年,中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53岁,比十年前提高6.8岁。 未富先老问题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努力改善青壮年劳动力耕作条件,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农业。

三是“高成本”“高补贴”“高价格”严重削弱农业竞争力。 在农业现代化快速时期,日本政府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供高额补贴,农民基本将农业机械保留在家里。 受此影响,日本农机运营服务市场未能发展壮大。 由于农民农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机采购的高昂成本无法通过服务外包有效分摊,导致农机投资过度。 与此同时,为了维持高米价、稳定农民收入,日本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财政补贴控制农民水稻种植面积,长期对进口大米征收数百%的关税,进而造成农产品的供给结构。 走向不平衡。 日本政府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实施稻米扶持政策改革,但遭到农协的强烈反对。 与限产挂钩的大米直接补贴政策直到2018年才取消。农产品缺乏价格优势,严重削弱了日本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日本粮食自给率大幅下降。 从1965年到2021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产量和热量)分别从86%和73%下降到63%和38%。 “高成本”、“高补贴”、“高价格”是小农现代化道路上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日本目前农业竞争力不足给中国的启示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要必要、精准、及时。 农业扶持政策的制定需要妥善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根据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